查看原文
其他

古典:理清和钱的关系,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

古典古少侠 古典古少侠 2023-02-11
这是古典古少侠的第459篇原创文章

做好自我、社会价值(职业生涯)、家庭这三者的平衡,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课题。

要有自我,要赚钱,还要让家人心安,该怎么做呢?这篇文章,给你答案。


📪读者来信:

35岁才开始生涯规划,有什么建议吗?

古典老师好:

我是一名35岁的营销企划,近期在生涯遇到一些问题,整理后,鼓起勇气想请教您。

我是戏剧专业毕业。

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告业(乙方)做文案和网路营销;
第二份是到咖啡商做营销(甲方);
第三份做衰弱老人与失智老人的活动规划与执行(下班后兼职做老人看护);
第四份做弱势儿童的活动企划与执行;
2021创业,失败后,现在做生技业营销企划。

我在职场上,真实情况是充满着自卑。自卑不全是来自跟他人的比较,主因是我父亲有亚斯伯格症,而自己有遗传神经传导的问题,小时候有过动症(需要吃药的程度)。

由于父亲的特别,加上我母亲是近乎执着的佛教徒,所以我从小被教育的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样,在入职场后,加深了我的自卑。

举一个实例来说明:车被撞,反而赔人家钱。

有一次全家出门,妈妈开车(爸爸因为亚斯伯格,不太能开车),停号志(号志是以规定时间上交互更迭之光色讯号,设置于交岔路口或其他特殊地点,用以将道路通行权指定给车辆驾驶人与行人,管制其行止及转向之交通管制设施),突然被撞了。

台湾的法律是后车要赔前车,但对方很凶地要钱,然后我父母就给他钱了。

上车后,父亲还处在惊吓中,母亲说:这是我们欠他的,现在还了,回去要念佛回向他。

我父母的金钱观是:钱财带不走,要舍,积福报。

我大学读艺术学院,深交的朋友是群台湾作家,一起不食人间烟火。直到我22岁进入广告业,才开始建立金钱观和了解商业世界。

我在职涯上累积的混乱,现在营销企划年薪则很普通的是15万,没有管理职。

而职涯上,只有带老人和弱势儿童,是父母认可「正当」的工作,他们觉得营销是骗钱,而我深爱他们,所以难过。

我35岁了,才开始像25岁的人,思考职涯,我觉得很晚,也害怕。

所以想请问古典老师,有没有遇过类似状况的职场人,同样有生理的限制,家庭教育比较特殊,然后35岁才开始生涯规划,可以怎么调适身心与规划?

我现在有房贷,每个月需要负担3500元,因为吃过精神科的药,没办法保险(只有社保和健保)。确定不会生小孩,父母不用我负担养老。

我现在开始存养老金,计算到95岁,60年的岁月,含房贷最少需要525w(晚年没有重大伤病或手术的计算)。



 

亲爱的35岁的烦恼文案兄弟:
你好啊!


01  
原生家庭的金钱观,造就你的金钱观

来先握个手,我也是一个和金钱关系不太好的人。

别说35岁以前,哪怕就在40岁以前,我对于钱也是没概念。倒不是我有多富裕,而是我的生活所需很少,双十一搞了半天也没什么好买的。

这个时候,钱对于我是负担。

但是我最近越来越觉得,我和钱的关系不好。我不关注它,它也不太关注我。但我想做成的事,需要钱。

我想这源于我家庭的金钱观。

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家庭。爸爸在98年那次大改革里,从国有企业的总工被赶下来,他一直为此郁郁不振。曾想着用炒股的方式证明自己,因为他坚信,和复杂的人事斗争相比,这是个公平的智力游戏。

其实哪里是?股市只是更加隐晦的寡头提款机。结果可想而知,越来越糟糕。我们整个家庭,对于经济都保持一种嫌弃,觉得赚大钱,必有猫腻的态度。赚到够生活的钱就好,不要多贪。

这也就造成了我过去的金钱观。


02 
收入越高,并不代表幸福感越高

但是当公司越来越大,我意识到:我自己的金钱观,是不正确的。

因为其他人需要更好的生活。在某个区间,金钱的效率最高。

从世界银行的数据来说,人均收入8百美金,也就是月收入5000以下,真的是一分钱就有一分钱的幸福感。到了5000-10000(人民币)之间,收入更多还会持续幸福。但到了10000以上,幸福感和收入的挂钩就逐渐脱离,一直到15k以上,幸福感会逐渐脱离。

当然,世界银行可能也没有处理过中国年轻人这种60%负债,还主要在房产上的国家。所以我们把这个指标,再调高点——年收入20-40万,区别不大。80-100-200万,考虑到工作强度,在幸福感上并没有太多区别。

当然,企业家年收入千万,可能有不同。因为他们的钱用来投资,雇佣更多的人,实现的更多是成就感,而不是消费带来的。我们这种普通人,没啥关系。

所以,要发心让员工更加幸福,或有资源成长为自己的样子。我首先希望做的,是帮他们冲过这个15000的收入关,让他们看到发展、看到可能性、也踏实安心。心定了,发展也不纠结了。

唉,这点我做得很不好,一直在笨拙地努力。好的产品对得起客户,好的收入对得起员工,还有合适的节奏,自己Hold得住,真的好难。

不好意思,一下子讲了这么多。可见我的苦闷和笨拙。


03 
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困境

我只是想告诉你,现代社会,就是一个商业社会,商业至少占据我们80%的时间。所以,我面对的商业问题——自我-社会价值(职业生涯)-家人(对我来说还包括员工)的平衡,是每一个人的困境。

文化人关注自我,鄙视钱,视钱为他自由表达的障碍,他的职业生涯和家人会有点受苦。

商人关注职业,膜拜钱,因为钱是他创造价值的证据。他甚至相信,钱能买到自我和家人,则他的自我会扭曲,家人会没空陪,这是马克思说的异化。

家人关注心安,漠视钱,因为他们相信高质量的当下更重要。但钱也会漠视他们,当他们需要钱的时候,发现没有实力,缺乏信用,无人求援。

你所说的的作家们,是文化人。但你好好观察下,你会发现,他们有一些是祖上处理好了和钱的关系,这一代不愁吃穿。罗素是勋爵,马克思是有恩格斯养着,马斯洛是大学教授……

噢,对了,梵高和尼采不是,不过他们都疯了。

商人不用我举例子了。消费主义、成功学、资本主义,共同构成的蒙眼狂奔游戏,你我见过太多。

你的父母亲,则是典型的“家人思维”。父母开车被追尾,反而赔钱。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——心安比亏钱更重要。不要责备和怀疑他们——因为在他们的人生里,这是值得的。

事实上,在大部分的人类社会里,赚钱和文化都是很少的机缘,心安才是常态。这也是为什么宗教如此流行,如此必不可少的原因。但要记得,这是他们的选择。

而你,虽然从这个三角的“家人”端出发,但你已经长大了,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。


04
别“选择”,去“增加”

而且,你是最适合做这种选择的。

你的人生好丰富啊。

年轻的时候,是文化人。很长一段时间,是家人。现在,你开始算钱,要增加自己商人角色。

那到底要选择哪一种呢?
我觉得最好的方式,不是“选择”,而是“增加”。

是不是可以,把文化人,加一点商业?

比如说台湾的李敖。年轻的时候,狂放不羁,几次因言获罪,一点不操心。晚年的时候开始各种赚钱,做节目、相面……哈哈,别人说他晚节不保,那是文化人说法。

我觉得他人生拓展了,晚年对钱的关系,越来越好了。如果不是他这么商业,我可能还注意不到他。

是不是可以把商业,加一点文化?

比如金庸,被封为文学大师。其实人家当年是《明报》的主编,创业者,他最喜欢的身份是社会评论家。写小说是为了增加销量的,竟然不知不觉变成了文化人。是不是也挺好?

是不是可以,把家人增加一些商业和人文?

比如稻盛和夫。在一个年功制,终生雇佣制的日本,他的觉悟是“以员工的精神物质丰收”为目标,创立的京瓷,竟然也进入了世界500强。晚年开始文化人模式,修佛,写书,搞盛和塾,也传递了东方管理哲学。

他们都是从一个单点的金钱观出发,而走通全局的人呢。


05
创造自己喜欢的人生

所以,自我观、金钱观、家庭观,这三种东西的最好方式,不是彼此对抗,而是相互整合。

视过去你的体验为财富,而不要视之为糟粕;
视新的体验为加法,而不是减法;
不要去选择,而是去创造一种三者的平衡。

因为我们不可能不要自己,不要钱,或者不要家人和亲密的人。那就全然接受吧。

也不知道能否帮到你,我没有给你怎么发展职业的建议,怎么理财(我也不懂)。但我想明确告诉你,现在思考职涯,一点都不晚,反而因为你过去的积累,会特别快。

你不是没有积累,而是在不同领域积累了很多。比起那些一开始就all-in自我、商业或者家人的人,更容易大成。

中国人说,大器晚成。一个水壶提高一度很容易,一个大锅水就会难点。但是当它真的沸腾,会有水壶永远无法比拟的能量!

以你的聪明,方向对了,这都不是问题。

视家庭的经验为财富,自己的年少轻狂为体验,当下的困境为机遇,创造自己喜欢的人生吧!

期待你的回信。



📨往期来信:

1.《古典:未来职场,什么是真正的铁饭碗?》

2.《古典:如何应对人生的「无能为力」?》

3.《古典:这个特别的提问,我放了很久才敢回答》

4.《古典:父母不是用来对抗的,是用来引领的》

5.《对不起,副业缓解不了你的主业焦虑》


聊典啥:
你对于自我、钱、和家人的关系,
有什么快乐和痛苦的经验?

一起给他来点建议吧!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向我提问: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